首页/中心简介/“心”闻风采/心灵驿站
当前位置: 首页>>心灵驿站>>人际交往馆>>正文

如何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2011-03-16

人的一生,其实质是一个不断适应的过程,新员工的适应只是人生某一阶段的一个新起点,我们要学会尽快地适应新环境,主动地适应新规则,用新思想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刚刚加入一个新公司,一切都是陌生的。 我曾跟企业的HR交流,他们在接待新员工入职时,都要给新员工介绍一些公司的基本外部环境以及组织结构框架,以便他们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一般而言,大多数员工都能比较好地适应新环境,但是当新工作环境与以前的环境差异较大,且某些新员工的心理状态较薄弱时,就有可能出现适应困难的情况。那么,新员工如何能顺利地接受新环境、进入新角色,进而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咨询师这样说——

想方设法亲密接触企业文化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相信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我们无意于纠缠这句话的真实性,但它至少反映了一种让人疑惑的现象:“行也不行”。这种现象在现实中确实存在,究其原因,与能否融入到公司的企业文化密切相关。

据一项对大学毕业生的追踪调查表明,毕业生踏上工作岗位后,一年之内能顺利适应公司企业文化的人数仅占34%,相当高比例的毕业生属于“适应不良型”,即两年之内才逐步适应,甚至三年以上仍难适应,即所谓的“适应困难型”。

那什么是公司的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和企业人的思想和行为。公司的业务各种各样,公司的规模有大有小,公司的层次有高有低,这样就导致了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世界领导与变革领域的权威——约翰•科特(John P. Kotter)曾指出:企业文化对长期经营绩效有巨大的正相关性。而另一位写出《基业长青》的著名管理学者詹姆斯•柯林斯(James C.Collins)认为:伟大的公司都有“利润之上的追求”与“教派般的文化”。可见,优秀的公司无一不对企业文化有着执著的追求。

员工进入一个新公司后,简单地说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融入企业的文化,然后把企业文化融入到自己的工作行为中去,使自己的工作如鱼得水;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不能融入这个公司的文化,或者说被排斥,这就导致新员工在企业文化上的障碍,要么在工作岗位上无所事事,要么被迫离开。

对新员工而言,如何在企业中表现自己,能否在这个企业长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初进入企业的经历和感受。新员工应当主动去了解和适应新企业及其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发展史、经营理念、决策机制和关键的人际关系等等。

“四项注意”快速融入企业文化

新员工适应企业文化的时间因各自情况而不同,一般要经过三到六个月的时间。适应快的人,一个月就能过去;适应慢的人,或许需要半年时间才能过去。因此,如何快速地融入到新公司的企业文化中,避免自己的职业生涯就此搁浅,是每一个新员工必须考虑的问题,以下四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认真对待新员工培训

新员工培训又称岗前培训、职前教育,是一个企业把新录用的员工从局外人转变为企业人的过程。企业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是新员工了解所在企业的好机会。它不但可以帮助员工了解企业的行为规范、福利待遇、可用资源等,更重要的是将企业文化大义灌输到员工的大脑。

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在新人入职时已不仅仅只做简单的引见,往往还要安排内容丰富的培训等待新人入职。

拿国内著名企业海尔来说,通常海尔公司在新员工入职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举办新老“毕业生”见面会,通过师兄师姐的亲身感受理解海尔。新人也可以利用面对面与集团最高领导沟通的机会,了解到公司的升迁机制、职业发展等问题。这无疑是新员工了解海尔企业文化的一个绝好时机。

又如,联想对新员工实行的“入模子”培训。所有加入联想的员工,在试用期时都要接受为期一周的封闭培训(“入模子”培训),了解公司的文化、理念、产品、历史、发展方向,等等。从“模子班”里出来的员工,都感到整个人好像发生了变化,联想的一切已经深深植入脑海。

工作中多学、多问、多了解

投入到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肯定有一些陌生的地方,这就要求新员工多学、多问、多了解。对于“可视规矩”,则找来公司的制度、流程和职位说明书加以学习;对于“不可视规矩”,也就是企业文化,就要虚心地向老员工请教。因为他们在公司的工作时间长,对公司的方方面面可谓了解入微,多和他们交流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工作中遇到难题或是处理问题拿不准时,千万不要不闻不问、不懂装懂,而应主动大方地请教身边的同事,培养自己对公司的归属感。

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小陈,毕业后在一家外企找到了一份市场调研的工作,对于外企公司的工作节奏快、管理要求严,此前小陈早有所闻。所以在刚参加工作时,他尽量改变自己原来读书时拖拉、懒惰、不拘小节等毛病,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工作,同时多学、多问、多了解。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小陈对工作已得心应手。他感触最深的是,要快速地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就是多学、多问、多了解,但前提是要掌握好学习和询问的时机。

谦虚行事

身处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谦虚行事是必不可少的。在对公司的企业文化还没有基本了解的情况下,急于表现自己的所知所能,不但不能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还容易弄巧成拙,给人锋芒毕露的感觉,容易让人产生厌恶感,这不利于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

小李的专业经验非常丰富,跳槽到国内一家大型IT企业后,更是摩拳擦掌,很想大干一场,加入公司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做出一份长达30多页企划案,放到老板桌前。令小李迷惑不解的是,老扳接到企划案后非但没有表扬他,反而大皱眉头。后来小李通过同事了解到:原来公司一贯奉行稳健经营的作风,而小李的企划案虽然具有开拓性,但是存在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和公司的企业文化不符。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作为新人都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在没有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之前,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以至于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谦虚行事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融入团队

现代企业不可能单打独斗,IBM大中国区总裁讲,现在是“打群架”的时代。企业文化最终体现在员工的行为上,融入到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中,也就是融入这个大的团队里。而团队必然有文化和他自身的一套规矩,个人英雄主义是行不通的。想要被一个团队所接纳,就得想办法接受和认同他们的价值观念,在这个团队找准自己的角色和职责。

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种活动,这是新员工融入团队的一个有效方法。哪怕是共进一次午餐,也可以加深你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因为在工作中你和同事深入接触的机会有限,大家都忙于自己的事务,不可能过多的交流。而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则可以对公司的团队有更深地了解。

需要注意的是,融入团队并不是拉帮派、搞小圈子。办公室是一个讲究团队士气和团结精神的地方,和同事相处,要一视同仁,切不可内部分帮分派,游离于公司的主流文化之外。

关于新员工的适应问题,还有许多其他有助解决的途径。总之,不管你以前从事什么职业,有着怎样的工作背景,一旦加盟一家新公司,都会面临新的环境和新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是必须的,包括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调整工作技能发挥的方向,快速地认知新公司的企业文化方能顺势而行——这是社会和企业对每个职业人的要求。

首先与周围的人交流,这样能很快融入新的人物圈子里面!

其次就是改变以前对现在影响不好的生活习惯!

再次就是学习要求改变了,所以学习的方式方法也应该改变,改变从前的学习模式!

最后就是自我多多调节,暗示自己,给予鼓励提高自信心,乐观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这样你就能更好地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了哦!

我就是这么过来的,但愿我的回答能令你满意哦!我也是大学过来人!

希望采纳!

从心理学上讲,人的心理在反映客观世界时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生活在具体的客观环境中,对各种现实地反是非曲直,不是照镜子似的消极被动地反映,而要经过主体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来能动地反映。由于每个人内部的特点不同,即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不同;个性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以及反映事物时的心理状态不同;同样环境下,对同样客观现实的反映不尽相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生活时期或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对同一客观现实的反映也不尽相同。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做出积极主动的反应,以良好地适应环境。

我们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控制能力,学会在繁杂的外界环境中整理、分辨、选择、回避,更精确、更有效地把握现实环境中有利于自己生存发展的信息;更善于抓住复杂事物的关键,认识事物的本质,淘汰那些与我们生存发展关系不大的无用的刺激。那么,我们就会拥有突破困境,把握成功的自信与自由。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环境的适应,从适应的方向上看大体上有两种:

一种是消极的适应。这种适应是人与环境的消极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认同、顺应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压抑了自身的积极因素,即自身的潜能,违背了人的心理发展方向。其结果是环境改造了人,而人未发挥自己对于环境的能动作用。例如,人在遭受了挫折的环境下,采取的消极的悲观态度等。这些人都是以压抑自己的潜能,牺牲个人心理机能和品质的发展为代价,这种对环境的适应是退化,而不是发展。

另一种是积极的适应。积极的心理适应是个体在客观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与环境的不适应行为,增强个体在环境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自身得到发展。任何环境中都存在着有利于个人成长的积极因素和不利于个人成长的消极因素。积极的适应是要正确地分析自身的特点及环境的特点,从对这二者的分析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谈到成长与环境的关系时说:"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是允许他和帮助他,使他自己的潜能现实化,而不是实现环境的潜能。环境并不赋于人潜能,是人自身以萌芽或胚胎的形态具有这些潜能,属于人类全体成员,正如他的胳臂、腿、脑、眼睛一样。"马斯洛的观点虽然强调人的先天因素,但他给我们以启示:每个人都存在着潜能,环境只是才能发展的条件,而不是"种子"。我们对其理论的补充和修正是:潜能发挥的重要条件是个人的实践,个人在具体环境条件下的能动地活动。将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个性中的积极因素统一在自己能动地实践活动中,人就获得了一种积极的适应。发展是人对环境的积极适应,我们所提倡的正是这种积极的适应。

个体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适应的关键是内部心理活动的自我调节。教师采取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方式,帮助适应不良的学生提高适应水平。根据对心理适应内部机制的分析,增强心理适应能力的几项建议:

1.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面临新环境的变化,要能够尽快了解新的要求,明确新的努力方向。

2.对自己要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评价,了解自己不适应的表现和存在的差距,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潜力,在此基础上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做到自尊、自爱,对自己始终充满自信。

3.要培训自己坚韧、顽强、果断的精神和较强的自制力、竞争意识和好胜心,还要有对人对事宽容的态度与豁达的胸怀。

4.要增强自我监控的意识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实践证明,通过系统的心理辅导与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在心理适应能力的发展上取得明显的进步。

上一条:大学生如何适应新环境

关闭窗口

电话:022-8791 2501  电邮:jtxljk@126.com    QQ:1979379057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