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整个社会对心理疾病存在严重的污名化,个人对心理疾病也存在严重的病耻感,我们的大学生及其家长亦是如此,这严重影响个人的成长发展和良好社会心态的形成。 心理健康是我们人类在成长的过程中,认知合理、情绪稳定、行为适当、人际和谐、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拥有对心理健康及心理疾病的正确认识,是非常关键的,那么,得了心理疾病我们会不会很害怕不能治愈呢?
同学们不要过度担忧,患有心理疾病后有良好的社会支持、有温暖的家庭氛围、有互相理解的同伴群体是患者能否良好康复的重要因素。
当医生告诉你,你有心理疾病,而且是精神类疾病,此时你是不是很崩溃,是不是很担心?是的,面对这样的诊断结果,每个人都会担心:担心自己不能治愈;担心自己要终身服药;担心自己无法正常学习生活;担心以后的就业发展;担心自己的家庭等等。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呢?别紧张,老师来帮你消除担心。1. 接受现实,接纳自己。被诊断为心理疾病初期肯定会有些心理难以接受,甚至会后悔自责,也可能会有抱怨及仇恨。有的认为自己不够好,向内攻击,有的认为是外在的谁伤害了你,向外攻击。这个时候不管你有何种情绪,你都要学会接纳现实。允许自己有几天的情绪和担心,也允许自己有几天抱怨,更允许自己有几天“摆烂”,这是很正常的心理表现,骤然确诊,大家都会有所担心,一段时间后你的心理会慢慢接受心理疾病的现实,并会采取一定的方法来应对。
2. 正确认识,消除误区。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相同,都是可以治愈的,只是心理疾病常常给病人带来更多情绪心理上的折磨,甚至影响到生理方面的健康,打击治疗的信心。另外,心理疾病的治疗需要较长时间,甚至中间可能会反复,这需要你有耐心。心理疾病常常被与精神病画上等号,也同样会引起病人的恐慌和羞耻,以为是难以治愈和低人一等的,使病人先入为主产生害怕的情绪。人们对于心理问题或疾病的恐惧和排斥很多是出于对疾病的不了解,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一样,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发生的,并没有羞耻之处,并且精神心理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可以缓解乃至康复。
3. 遵从医嘱,规范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坚持服药,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假如被医生确诊精神病性心理疾病,也明确叮嘱服药的情况下,一定要听遵从医嘱:药量,禁忌,种类等切勿擅自更改,也不能因为病情好转或感觉药效慢就擅自停药减药。这里我们举个例子,抑郁症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抑郁症治疗之后很容易复发,即便症状缓解,还是需要用药维持一段时间,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
4.咨询辅助,事半功倍。在配合用药的同时,辅助
心理咨询可以改变病人对心理疾病无法治愈的错误看法,使之对治疗更有信心,配合用药得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5.调整心态,积极生活。对于心理疾病的恐惧,外界的辅助还远远不够,更需要主观上调整自己的心态,对治愈抱有信心。信心的来源就是积极生活带来的,所以不要消极避世,请勇敢地走出去,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坚持运动,在阳光下,尽情挥洒你的璀璨青春吧。